关键词:
来源:
发布时间:2019-09-05
●小陈是一个马上就上研一的学生,在硕士导师的暑期实验室里,他认识了一群师兄师姐。
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,他多数时间都腼腆不语,但也能感受到群体的和谐、有趣。
他一直以内向自居,以为上了研究生,就可以变得开朗一些了。
可是有一天,当实验室里只剩下他和另一位师兄的时候,人际关系中的焦虑、紧张感又马上扑面而来,他觉得很尴尬,想要快点从实验室离开。
● 丽丽是一位公司白领,总是帮助同事们做很多事情,比如帮忙定个盒饭,帮忙补录打卡,帮忙寄个快递什么的……同事们貌似都很喜欢她。
她刚开始很享受大家的喜欢,但是慢慢地,她发现自己开始讨厌同事、讨厌去上班、讨厌办公室,她开始请假不工作了。
是的,她抑郁了。
● 玲玲最近遇见了一个让她心动不已的男孩,对方貌似对她也有好感,本来可以水到渠成的感情,在玲玲面前,却变成了巨大的困难。
她每次都不知道该怎么联系对方,所以一条编辑好的短信删来删去好多遍,也不敢发给对方。
好不容易硬着头皮发了一条过去之后,紧张得呼吸加速,在房间里走来走去,显示出一丝非常惊恐的模样。
在以上三个场景里,你看见了什么?
也许是三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,也许是以他人为镜后的自己,也许是三种不同的体验和情绪,焦虑、抑郁和恐惧……
我想,很多人都被这样的情绪困扰过,或者发现自己身边的人,正经历这样的情绪困扰。
每每陷入到这样的情境里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,在他们眼里,负面情绪可能面目狰狞、威胁和危害巨大,所以要赶紧逃离。
小陈是用打游戏的方式逃离他的焦虑;
丽丽是用吃药的方式逃离她的抑郁;
玲玲则是用拒绝和对方沟通的方式来逃离自己的恐惧……
逃开了,就万事大吉了吗?
不。事实恰恰相反,负面情绪仿佛洪水猛兽,不停地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淹没。
在一次又一次的逃离失败之后,很多人才开始领悟:
面对负面情绪,逃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啊。
你那么急着想逃,
从来都没看清楚负面情绪是什么,
又怎么可能解决问题呢?
孙子兵法都说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。
负面情绪到底是什么?
我用一个来访者的故事,来给这个问题找一个答案。
小杜是我的一位来访者,和大多数的其他来访者一样,她也有一个非常糟糕的童年:
父亲从来不表扬她,母亲脾气也总是很暴躁,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,但是在家庭权威的统治下,兄弟姐妹也都小心翼翼,彼此之间没什么情感交流。
小杜说起自己的家,用了“惨不忍睹”这样的字眼,她说家里习惯了用否定和暴力解决所有的问题。
在回忆童年的过程中,她想起了一些画面:在一个即将上学的清早,因为晚起了几分钟,刚到饭桌边上坐下,父亲二话没说,一个嘴巴就扇了过来……
小杜说,像这样的事情很常见。而她的哥哥,遭遇的暴力,比她还要强烈十倍百倍,哥哥常常被父亲打得不敢回家。
面对父母的暴力和否认,兄妹三个都以沉默和顺从应对。
时光如水,三十年后的小杜因为觉得自己有太多问题,找我进行咨询。
在咨询的过程中,她除了回忆起不愉快的童年,还想起了一段让自己觉得很恐怖的经历:
小杜说自己上小学的时候,经常欺负同班级的女同学,一不开心就对她们破口大骂。
不止于此,她在回家的路上,会经过一片田地,在田地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动物,比如蛤蟆、毛毛虫等。
“你知道嘛?看见这些动物,我一定要亲手把它们抓住,并且一定要用非常残忍的方式把它们弄死。
现在想起来,我真的不敢相信,曾经的我,做出过这样的事情”。
在小杜的回忆里,你可能会看见很多负面情绪:愤怒、暴力。
那这些负面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呢?
心理学上有一种防御机制,叫做“置换”,就是把对a的情绪发泄到b上。
小杜就使用了这样的防御机制。
想想看便知道,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,每天见到的都是父母的暴力,还经常自己也体验这种暴力,她的内心能不愤怒吗?内心能不恐惧吗?
有愤怒、有恐惧、也有委屈,但是这些情绪不允许出现,她只能把它们压抑下来。
可在压抑的同时,她也会感到自己的崩溃,因为她感觉自己太弱小了,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,这也意味着她可能随时会“死掉”。
为了抵抗这种死亡的恐惧,被她压抑的情绪就通过“置换”的方式呈现出来了。
她对同学表达愤怒,对昆虫的残害,都是在说:你看,我很强大,我有能力保护我自己。
所以,负面情绪是什么呢?
它是对自我进行保护的一种机制。
每一种负面情绪的发生,都是一个求救信号,
它在用独特的方式呼喊:救救我吧。
创伤,是症状的动力
这句话是说: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负面情绪,恰恰是因为你需要它。
就好像那个在导师办公室感到焦虑的小陈,他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变得焦虑呢?是因为他体验到了危险。
从小就不断被批评、被教育的小陈,从来没有从母亲那里体验过自己被接纳的感觉。
所以他总是很谨小慎微地对待着母亲,也非常恐惧和母亲走得太近,因为走得太近,就很可能迎来批评和责骂。
所以,在小陈的潜意识里:太近=危险。
一旦和谁的距离太近,危险的信号就会亮灯,小陈也会直接体验到焦虑的情绪。
他在用焦虑的情绪保护自己,保护自己避免被人批评、被人责骂、不被接纳。
所以,小陈,需要用焦虑来保证自己感觉安全。
同样,丽丽、玲玲以及每一个都会常常遭遇负面情绪的人,其实他们都是在用负面情绪保护自己。
症状,会加剧创伤体验
这句话是说,虽然你需要负面情绪保护你,但这种保护方式其实会加剧你的创伤体验。
也就是说,当小陈用焦虑的方式隔离自己和别人走得太近,他就永远不会真正地走近一个人。
也就永远不会体验到自己被另外一个人接纳的感觉,那么内心那个不被接纳的创伤,也将永远不会得到疗愈。
好像事情变得有点复杂:负面情绪既是保护我们的,又是伤害我们的,那我们到底该拿它怎么办呢?
其实很简单,你不用感谢它,也不用恐惧它,你只需要临危不乱地和它做朋友就好了。
当它产生的时候,你不用急着赶走它,而是要知道,它在提醒你,危险来到了,接下来你和它一起待一会儿,体验一下,那些危险是否是真实存在的?
潜意识往往以一些非常零散的图片储存在我们的记忆里,当负面情绪来提醒你危险的时候,你都问问自己:我看见了什么?
你可能看见父母糟糕地对待自己,这些事情,发生在过去;你可能看见朋友/恋人不肯接纳自己,这些事情,可能发生在未来。
无论过去,还是未来,都是虚幻。唯有当下,才是真实。
当下是什么呢?
当下是什么都没发生,你和负面情绪在一起玩了个游戏而已。
面对它,接纳它,认识它,你才有可能化解和穿越它,经由了解真实的自己,而不断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。祝福你。
————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工作室搜集整理